不同的病毒在不同的环境和温度下存活的时间不同,相同的环境和温度,病毒附着在不同的物体表面,存活时间也不相同。
就新冠病毒而言,它们喜欢寒冷的环境。低温环境下,新冠病毒能存活21天,但若是环境发生了变化,它的存活时间也会受到影响。当温度升高时,新冠病毒会变得很敏感,生存时间大大缩短。
研究表示,当温度上升到20度,但湿度合适,新冠病毒能存活5天;温度上升到25度,新冠病毒的活性会明显下降,坚持不了5天;当温度到了56度,新冠病毒就会生存的十分的艰难。
所以,沾了新冠病毒的东西高温沸煮,或者56度的紫外线杀菌器消杀,只需30分钟,新冠病毒就不复存在了。只是,这两种方法都不如随时随地能用的消毒液方便。
酒精消毒液是人们最为熟知,使用最久的消毒液。但不是所有酒精都对新冠消杀有效,要选择浓度为75%的酒精才能杀死新冠病毒,酒精的浓度并非越高越好。
医学研究上,经常使用的还有95%浓度的酒精。别看它浓度高,它对新冠的消杀效果却不好。这种酒精能让病毒表面的蛋白瞬间变性,阻挡酒精进入病毒体内,因而无法杀死病毒。
95%浓度的酒精基本作为实验用的酒精灯燃料,不能作为消毒液使用。而75%浓度的酒精能让新冠病毒表面的蛋白刺突,即病毒外壳的糖蛋白发生变性,丧失功能,无法进一步传染。
因此,酒精在作为消毒液使用的时候,浓度要适宜。
但用酒精消毒也有弊端:酒精具有易燃性和易挥发性,不太适合对空气的病毒进行喷洒式消杀。有些人认为多次大量喷洒酒精消灭病毒更有效,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引发火灾。
再者,大量吸入酒精也会导致鼻腔不适,有人甚至会酒精过敏或中毒。选择酒精消毒,最好进行皮肤表面涂抹式消毒,并且在消毒后再用清水洗净,防止中毒。
这种消毒液发明于1984年,因而获名84消毒液。它广泛应用于杀灭细菌和病毒,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适合物体表面和环境的消杀。我们平日里见到的公共场合消毒,用的大多是这种消毒液。
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很高,通过水解的方式能生成氧化性更高一级的次氯酸,将有还原性的微生物氧化,使其失去繁殖机能。
鉴于84消毒液如此强大的杀毒效果,很多人选择它来进行家居消毒。与酒精相比,84消毒没有可燃性,但它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太大,味道也很难闻。
人要是吸入了过量的84消毒液,会灼伤呼吸道,让呼吸道组织发炎或水肿。
这种情况下,人的躯体反应为咳嗽、有痰,严重者会呼吸困难。如果不小心过量吸入84消毒液,还会损伤我们的肺。
因此,在使用84消毒液时,应当保持空气流通,正确佩戴口罩以及有防水功效的手套,避免消毒液直接接触皮肤。另外,还要严格按照配比稀释消毒液,就像酒精一样,不是浓度越高越好。
而且,千万要注意,84消毒液不可与其他消毒液混用,那样做除了会有中毒风险,并不会有加倍的杀毒效果。
由84消毒液水解而来的次氯酸成分消毒液是一种弱酸但强氧化的消毒液,它的生物分子小,能更容易地穿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壁,直接破坏它们的蛋白质,杀毒相对更彻底。
而酒精的杀毒方式是让病毒的蛋白失去活性,不是直接将其杀死。相比之下,次氯酸的消杀功能更强大。
次氯酸无色无味,没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不会伤害人体呼吸道,沾到皮肤上也不用担心。因为它的酸碱度非常接近人体的PH值,就是说,它是一种温和的消毒液,就算吸入人体,代谢之后也全是水,能安全排出体外。
次氯酸这种物质其实是人体中的杀菌因子,对人体免疫系统有很重要的作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人体是可以自我合成次氯酸的。
人的中性粒细胞中有种叫髓过氧化物酶的物质能产生次氯酸,当有危害人体的微生物入侵时,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的中性粒细胞就会启动吞噬功能,再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生次氯酸。
因此,次氯酸消毒液的应用更加广泛,不管是人体皮肤、粘膜,还是餐具、食物,都能用次氯酸来消毒。生活环境、衣服,连家养的宠物,用次氯酸消毒也是很好的选择。
次氯酸消毒液不用像酒精那样要求一定的浓度,它低浓度可以有效杀菌,高浓度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病毒,所以使用起来更加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