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怎么选?好镜片的标准是什么?够轻薄?功能足够多?够舒服不眩晕?
想象一下,戴上眼镜后,总觉得颜色不太对,在灯光多的环境中看到无数的小光圈,看东西觉得缩小的厉害,变形也明显,转头时也头晕目眩。
这些体验,通通都来源于﹣﹣失真。所以,好眼镜必须的“美德”,应该是﹣﹣真实:足够清晰、足够舒适和长期稳定的优质视觉效果。
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我们来说,如何节约容错成本,分辨好镜片?
通常情况下,可以从镜片光学设计、镀膜工艺、折射率这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挑选。
市面上常见的镜片设计有球面、非球面、双非球、自由环面以及自由曲面等。按照顺序,越向后的镜片工艺越复杂,价格自然也相对越高,但是精准验配后获得的眼镜配戴的视觉品质也相对越好。
比如自由曲面设计便比自由环面设计光学优化点更多,自由环面设计是整个镜片范围的精密测量和优化,而自由曲面设计则往往是优化1/4扇形区域而后复制粘贴,来解决一般镜片周边视野模糊的难题,但也因此往往通过配镜参数才能生产,所以当天一般取不到。
总结:
你的眼镜会反光吗?是什么颜色的?
由于光的折射、散射等等原因,镜片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反光,光谱的范围选择也很重要。据权威数据表明,人眼天生对绿色波段的光更加敏感,绿色的减反射膜反光看着也会更加明显。由于蓝色光谱更广,于是就有了后续蔡司研发的蓝色减反射膜,镜片表面的反光确实更少,也更美观。
其次镀膜工艺,膜层一层层覆盖在基材之上,如果不做特殊处理,可能在微观下是下图左侧的模样,而蔡司的钻立方铂金膜,就是用离子轰击的动能把每个衔接处都夯实牢固,膜层与基材紧密的粘连在一起,较比一般真空和气溶胶镀膜更紧实,镜片也不易划伤。
总结:
折射率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决定镜片“生死”的决定因素。也要结合阿贝数(色散系数)进行考虑。轻薄程度是最直观的考虑因素,在我们的度数已知,预算已知的情况下,考虑框型小一点的镜架,也许是一个思路。高品质的材料和质量等级,使蔡司出品的单光镜片得以尽可能地轻薄——即使在高度数的情况下也如此。这确保了镜片足够轻薄之下的配戴舒适度。
综上,光学设计影响镜片的清晰视区范围和成像品质、镀膜工艺影响镜片的透光性能和耐用程度,折射率则是直接影响了镜片的厚薄,这些都是判断「好」镜片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意味着参数最高,价格最贵就是最合适的。
最后,镜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和镜架的样式、验光的数据以及装配的精准度息息相关。选镜片就像是选衣服,面料、尺寸、风格,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选择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