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日式吃寿司的正确方法,90%的人都吃错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7 10:21:24    


1.用筷子或手吃寿司都可以

传统上多是直接用手拿取寿司,但现代人追求卫生,多改用筷子夹取。不过使用筷子容易把寿司弄得四分五裂,所以真正的行家仍会用手吃寿司。

手拿寿司食用的诀窍:用大拇指和中指轻轻挟住寿司两边,将食指轻放在上面拿起,力道要轻否则会让食材跟米饭散落。


2.米饭朝上蘸酱汁

寿司使用的酱油是用来替鱼生片提味,米饭本身则是已经调味过的醋饭,吸附酱汁后会影响风味和口感,所以让食材的那面朝下去蘸酱油才是正确的。


吃握寿司沾酱食也有规矩!一般人习惯米饭朝下可是错的喔!

正确做法是将鱼肉朝下沾酱,若担心筷子不稳,就用手拿吧!

不过,绝大部分的握寿司不需要蘸酱油和山葵即可直接入口,因为师傅在捏寿司时就已经刷好酱汁或将山葵放入米饭与鱼肉之间了,蘸取酱汁也可能会盖住鱼本身的鲜味。

千万不要把山葵和酱油搅在一起,这可是会让日本人皱眉头的啊!

3.生鱼片朝下入口

为了让舌头率先感受鱼肉等配料的鲜味,应该要让配料向下放入口中。


4.寿司要一口吃掉

分两口吃会让寿司的饭散掉,米粒的密度被破坏就会影响口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正统日式寿司的份量都不会太大,刚好让人一口放入嘴巴。


5.姜片单独吃

放在碟子中的切片嫩姜并不是餐前小菜,也不是用来跟着生鱼片一起入口的。因为每个寿司都有自己独特风味,为了不让两种鱼肉的味道混合,在两种不同的寿司之间单独食用清爽的姜片可以清除口腔残留的味道,重置味蕾后便能好好感受下一道寿司的滋味。

要品尝不同的寿司前,记得吃点姜片,才不会让味道都混杂在一起啰!


6.白肉、味道清淡的先吃

吃握寿司的顺序,是从白肉或贝类寿司开始到味道浓厚的鱼类,最后才是军舰寿司、鳗鱼寿司,或是豆皮甜寿司、蛋卷等;这样口味由轻到重的顺序,才能体会每一种寿司的鲜味。

卷寿司通常是最后吃,让没有吃饱的人填饱肚子;味增汤也是最后喝,才不会影响味觉。

其他小知识:不可以把钱直接交给师傅

在寿司店的吧台用餐时,寿司师父通常都是站在吧头前方上菜、介绍每一道料理,偶尔也会与客人闲话家常,有些人吃饱喝足、聊得开心,可能会直接掏钱给师父付款,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寿司师傅不断在接触食物,尤其生鲜海鲜更容易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手部必须保持干净,而无论是纸钞或硬币都依附了大量的细菌,非常不卫生

相关文章
  • 杜鹃为什么掉叶子?酸性土壤

    杜鹃花,这种美丽的花朵,在盛夏时节向我们展示了最动人的色彩。然而,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我们常常还会看到,杜鹃花的叶子频频落下,使得那精美的花朵显得有些许寂寞。杜鹃花为什么掉叶子?这便成了许多杜鹃花爱好者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杜鹃花掉叶子的原因以及可以如何保护我们心爱的杜鹃花。杜鹃花为什么 2025-04-02 00:02:01
  • 多肉植物为什么会腐烂(多肉为什么养一段时间就死了)

    多肉养一段时间就死了,可能浇水过多,导致根部渍水,从而出现死亡的状况,后期养护使需等土壤干燥发白后,再适当浇水保湿。还可能是光照过强所导致的,日常需将多肉植物摆放到通风阴凉的散光处养护。也可能是施肥过多所导致的,后期养护多肉时,可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稀释后的有机肥来补充营养。多肉养一段时间就死了的原因 2025-04-01 11:11:19
  • 为什么电脑屏幕显示无信号(显示器显示:没有您设备的HDMI信号)

    这句话折腾了我两天。本来只是简单的拆箱清理主机灰尘,结果我手欠,把内存卡和显卡都拆了下来,清理了被遮挡的角落,又装上。就这么一个动作,再连线,显示器显示:没有您设备的HDMI信号。凭我的经验,我觉得是接口松动,没有连好,我的显示器是戴尔的,用的是HDMI视频连接线,我重新插拔了几遍,重启几次都不管用 2025-04-01 09:47:35
  • 为什么买房不要避难层(避难层是什么意思?)

    避难层是什么意思?从字面意思来看,大多数的朋友都会觉得避难层就是用于躲避一些意外灾害的楼层,这么说也没有错,避难层(间)是建筑内用于人员在火灾时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一般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旅馆、办公楼、综合楼等公共建筑需要设避难层。常见避难层的类型有敞开式、半敞开式和封闭式三种 2025-04-01 06:21:01
  • 为什么不能用公积金贷款(什么情况下,不能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佛山市住房公积金住房抵押贷款办法》第十六条规定:“ 停止向已有两套住房的缴存职工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发放贷款。缴存职工家庭公积金贷款没有还清前,不得再次申请。”具体情形情况一缴存职工家庭成员名下只要有未结清公积金贷款的,不得再次申请。情况二缴存职工家庭住房套数认定。以家庭为单位,并 2025-04-01 05: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