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无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解读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人民不害怕威压,那么更大而危险就会到来。
畏:害怕。威:权威,威慑,威势。第二个威危,危险。至:到来。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不要逼迫人民的居所,不要压制人民的生路。
狎:通狭,压迫,逼迫;轻慢,侮辱。所居:安居。厌:即压,压迫,阻塞。所生:生活,生路。
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正因为不压榨人民,所以人民不会厌弃。
夫:句首语气词。
唯:因为。不厌:不压迫。厌:厌恶,厌烦。是以:因此。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所以圣人自知不会自我炫耀,自爱自重不会自己显示尊贵。
自知:有智慧。不自见:不自我张扬、表现。见同现,显露,显示。
自爱:爱惜自己。不自贵:不自以为高贵。
故去彼取此。所以摒弃自见,自贵,而存取自知,自爱。
故:所以。
去彼取此:舍自见、自贵,取自知、自爱。抛弃不好的做法,选择好的做法。
大意: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权威时,那么就危险了。
不要逼迫人民使其不能安居乐业,不要压迫人民使其无法生存。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会厌恶统治者。
所以圣人自知而不自以为是,自爱而不自以为高贵。
所以舍后者而取前者。
解读所得:
法:辩证法思维:不畏威,则大威至。
唯不厌,是以不厌。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管理之道
情:自知,自爱,不可自见,自贵
人;所有人
理解:
人民不怕暴力压制时,就会有更大的暴力压制到来。
不要逼迫人民的生活居所,不要压制人名谋生道路。
正因为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会厌恶统治者。
所以圣人自己了解自己,却不炫耀自己,自己爱惜自己,却不以自己为尊贵。
所以舍弃自我炫耀,自我尊贵,存取自我了解,自我珍爱。
这一章讲古代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将压迫和反抗的关系。要求统治者自知自爱,不可以自现自贵。
从本质上说这里说的一种关系原理,是人际关系中的上下关系问题,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作为管理者,应该怎么从里上下级的关系问题。
其实这种管理关系,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从《道德经》中领悟一下这种关系。
一压制和反抗
老子说:“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
是说:当人民不再害怕统治者的威压时,则更大的祸患就要发生了。所以不要逼迫人民的居所,不要压榨人民的生活。正因为不压榨人民,才不会受到人民的厌弃。
这里说了三点:
首先管理者对待下级的态度,是压制,还是协调,还是相互帮助。
其次管理者不能逼迫被管理者的生死存亡问题,否则就会遇到极大的反抗问题。
第三被管理者对待管理者的态度,取决于管理者做法,“唯不厌,是以不厌”。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正如一句古语所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管理者如舟,被管理者如水。船要仰仗水的托举才能抬高,前进。
也就是说管理者的好坏,主要看被管理者的情况决定。
民如水,水温顺,不是大力的践踏就不会溅起水花。
其实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已不是过去的那种上下级关系,而是一体的关系。
管理者代表被管理者的利益,被管理者和管理者是朋友关系,是同事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若是管理者还认为自己是官,被管理者是民的话,就会认为归他管理,就会做出过份的事情。
管理者其实有着三个角色:领导者、管理者、执行者。
领导者的角色,就是团队的核心,团队的灵魂人物。他的存在,影响着一个团队的风气,文化,和状态。
比较典型的如:电影视亮剑》中,李云龙就是一个领导者的人物,他个性鲜明,他善于营造气氛,倡导亮剑精神。
管理者的角色:你就是协调者,任务分配者,任务督促者,任务完成验收者等角色。但绝不是事比躬亲的快来者。有时候李云龙就是一个乱来者,压制了其它成员的个性发展。
执行者的角色。就是认真执行,给出结果,要有产出,也就是要对现有工作内容给出反馈,执行者本身要有见解,有解决办法。
统治者是管理唯一没有的角色,也就是没有资格压榨被管理者。
什么时候都要知道,有压制,就有反抗。
没有压制,没有干扰,人民才能安静发展,集体才能齐力向前。
老子信奉,无为无不为的理念,大有道理,可以借鉴。
二自知和自现
老子说:“圣人自知不自见。”
意思是说圣人但求自知而不会炫耀自己。
这里是说,作为人,尤其是作为管理者,影响一片人的人,一定要自知,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自知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心中有着明确标准。一句话,自知就是明白人。
自知的人有很多好处。一句话大多是人生赢家。
因为自知,他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能做的事情有一个准确的评估。
因为自知放在首位,他们做出的选择就会刚刚好,每一个选择都踩在点上,每一个选择都是相对理性的较优选择。
因为自知才能正向积累,让人生稳步向前。
而自见,则是一种自我表现,自我炫耀。
老子说:“自见者,不明。”
就是说自我炫耀的人,是不高明的。
自我炫耀,当然炫耀的是自己的自以为是的优点。而所谓的优点反而会成为致命的弱点。因此一个人更应该做的是隐匿自己,收敛锋芒反而是更好的方法。
猴子习惯跳跃,能够跳跃是他的有点,可是很多猴子都有炫耀自己矫健身姿的缺点。
《庄子》中记载一段故事,吴王度过长江经过猕猴群居的山岭时,猴群集体奔逃,隐匿山林。
可是有一只肥硕的公猴偏偏不跑,还在吴王面前玩起花样跳跃,显示它的灵巧。
吴王用箭射它,反而被它把箭接了过去,拿着箭在树枝上翻滚玩耍。
吴王大怒,命人向前围住,乱箭齐发,猴子终于躲避不及,饮恨落地。
这就是自见的下场。
做人要自知,不可自见。
三自爱和自贵
老子说:“圣人自爱不自贵。”
意思是说圣人要自爱自重,而不能自显高贵。
自爱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人格;
自爱就是自己珍惜自己的羽毛;
自爱就是做事的时候自己首先想到自己。
自爱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并能扬长避短;自爱的人在考虑事情和做事的时候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
自爱的人,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的喜好,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自己。
自爱是心中有自己的位置,考虑问题,做事都会想到自己。
而自贵却不然。自贵是自己抬高自己,自己以为自己是尊贵的,迥异于别人,别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
自贵的人就会膨胀自己的各种欲望。
自贵的人是表现出来的自信远远超过了自己实际情况。
看到一个场面,让人心中膈应。
同学小慧婚礼,邀请大学同学聚会,还破费承包酒店给大家居住。
在婚宴上,突然一个穿着高雅,极显富贵的同学挡在小慧前面,大声邀请大伙,第二天自己领大家去游玩。
然后举杯,与大家喝酒,并与大家聊起天来。完全忘记了今天的主角小慧。
小慧的对象脸色也是极其的难看。
一个同学说,“原来是张琪,那个攀上打款的丑小鸭。内没脸色!”
这个张琪就是一种自贵,一种突然的财富膨胀了内心,可是内心修养不够,所以出现了自贵的不合时宜的表现。
人自爱是在合理范围内的自尊自爱,而不是自我炫耀。
四
以上,老子说话,言论针对的是管理者,安定与否,一个团体盛旺还是衰弱,主要看管理怎么做。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就是说前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为,并付诸实践,改善自己。
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把学到的东西想别人述说,炫耀自己,显示自己的高明。
简单说前人学习是为了自知,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自贵。
在管理上,管理者要明白三点:
首先,在管理上,要引导而不是强制,更不是压制,更不是不顾人的死活。
其次要自知,不可自见。
最后要自爱,不可自贵。
自见,不能见,自贵不为贵。自知,才真,自爱才能自己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