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县)人。唐朝诗人。他 求学无数,直到46 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之类的小官,穷愁潦倒一生。他长于五言古诗,语言力求奇僻,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的说法。
请看原书中的【译文】
慈母手里拿着针线,在为快要出门的儿子缝制衣服。
她缝得紧紧实实,深怕儿子一时回不来,没人帮他缝补。
慈母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
谁说小草报答得了春天阳光给它的恩情呢?
我对这首诗的分析如下:
这首诗是描述孟郊在青年时代求学无数次,考取功名无数次,但是都屡次不中,这一天他又一要计划远行拜师学习,争取能早日考取功名。
在临行前几天,他就看到母亲为自己仔细的裁剪衣服,他内心酸楚,不断的纠结自我反思:母亲如此辛苦的劳作,关爱自己,自己却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学业有成,考取功名,以此报答母亲的恩情。深深的责任感由然涌上了他的心头。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下是我的注解释文。
[注释]
1、游子:离家远行,在外读书求学的人。
2、吟:诗歌的一种名称,可以歌唱的诗词。
3、密密:密,精致,好看。密密,重叠修辞手法,形容十分精致,十分漂亮。不是十分结实的意思。
4、迟迟:迟,晚,很久。指时间很久很长。
5、谁言:有谁能说出来、说明白。
5、寸草:原指小草的心芽。这里用来象征还没有学业有成,没有成为国家栋梁的儿女。
6、三春晖:三,不是具体数,指很多,数不清。春,一春代表一年。晖,阳光,恩泽。原意是指无数个岁月时光。
这里是比喻母亲对儿女的关怀恩泽无限广大,犹如数不清的岁月时光。
[释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衣服和针线,为又一次要出远门读书求学的孩子缝制衣服。
母亲缝制的衣服是那么精致、漂亮,心里又担心着“这一次孩子又要很久回不了家乡了。”
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含辛茹苦的关爱着自己的孩子,可是还未成器的孩子又能用什么才能报答母亲对自己深深的养育之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