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做的一篇借物言志的骈体铭文。骈体是指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作者在屡遭贬谪,几易其家,居住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借一间陋室表达了乐观开朗,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章句式整齐,层次明晰,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三方面着笔,渲染出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出古代俊彦之居、圣人之言,来强化文意,最后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像一首精粹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陋室铭》成文是在古代,作者是遭贬失意,托借的是一间陋室,写出的是乐观态度和高雅情怀。其实,放在任何年代,无论得意失意,也无论是蜗居还是豪宅,面对这篇铭文都能得到警醒和鞭策:成龙不在水深,升仙无须高山。多交鸿儒,勤读圣贤。莫让世俗乱耳,别耽名利纠缠。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